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万仞指峰能担否第六十二节背叛

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五,三屯营明军大营,夜晚

黄石记得范文程这个大汉奸也被吹嘘得很厉害,拥有智多星、再世诸葛等种种称号,这位范文程先生本来是辽东的秀才。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对汉人秀才大开杀戒,本来范文程也属于不能幸免的人,但因为他身材高大,看起来颇有点气力,所以他就没有被和同伴一起活埋而是送去正白旗做包衣种地。

喜欢汉学的皇太极对范文程青眼有加,等努尔哈赤死后,皇太极就把范文程从种地包衣中正式提拔为正黄旗满人。据刘兴祚的情报,现在范文程已经是满八旗正黄章京,全权负责保卫皇太极的后路遵化,兼署理后勤运输问题。

对于皇太极的看人眼光,黄石一直还是很钦佩的,不过这个时候的范文程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菜鸟,没有得到过什么军略方面的锻练。黄石虽然相信这个人是一个可造之才,但他就算能成器也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,现在按说不应该是什么太棘手的人物。

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,盛名之下无虚士,范文程在历史上能留下大名,自然也是智力卓绝的人物,黄石一向自认中人之资,所以他还是打算走猛虎搏兔的老路。绝对不自大,更不和历史上的名人斗智,他决心出动拥有压倒性优势的大军,堂堂正正地拿下遵化。

“如果放过了皇太极,只打死了范文程这条忠狗。那就太不值得了。”黄石记得范文程还是一个对皇太极赤胆忠心的人,历史上多铎强抢了范文程地老婆,范文程仍然任劳任怨地尽着自己的本份,这种像老狗一样的忠诚让黄石都有些赞叹。

赞叹归赞叹,遵化还是一定要拿下来的,眼看就把皇太极的主力尽数收入囊中,对方唯一的逃生就是死守遵化和喜峰口。掩护部分军队和逃出关去。黄石可不希望在这个节骨眼上横生枝节:“不过无论范文程拥有怎么样的军事天资,他总不能平白变出几万军队和盔甲、大炮来吧?”

黄石相信智谋在压倒性地实力面前不值一提。他反复想了几遍也没有想出范文程还能耍什么花招,而他的参谋部也根据地形图进行了攻防推演,他们也认为遵化几乎没有能守住地可能。得到这个结论后,黄石就满意地下令召开军事会议,准备分配接下来的军事任务,无论是他本人、还是参谋部都显得信心十足。

就在黄石计算遵化守军可能的反应时,被他算计的人也已经定下了作战策略。

现在遵化城中。后金第一智将范文程正静静地就着烛光看书,脸上一片如痴如醉的表情,似乎完全没有把逼近的明军大军放在心上。

“主子。”

一个后金牛录的轻声呼唤把范文程从书中拉了出来,他轻叹一声,恋恋不舍地从书本上移开目光,平静地看着那个刚进来地后金牛录:“我要的马尾巴可割好了?”

“割好了,主子。”那个后金牛录忙不迭的答到,双手捧着把一条常常的马尾巴呈了上来。

范文程轻轻抚摸了一下这条松软的马尾。脸上露出一种智珠在握、一切尽在胸中的自信微笑,他的语气还是那样的平静、波澜不惊:“来,帮我磨墨。”

“是,主子。”

后金牛录磨墨地时候,范文程就又询问起木、石、箭矢、以及城内兵马的情况来,他正皱眉苦思时。突然又有一个后金士兵跑进来报告道:“主子,城外有人叫门。”

“是谁?”

“回主子话,是阿哥多尔衮,他带领四百白甲、一千蒙军星夜赶回来增援遵化,以确保退路。”

“好!”范文程大叫一声,连忙站起身来向门口走去:“快迎、快迎。”

……

多尔衮昼夜兼程地赶到遵化协防时,三屯营的明军大营里也是灯火通明,听说对手不过是一个秀才,而且城里只有八百满兵后,祖大寿又再一次主动请缨:“元帅。末将愿帅本部军马前去取遵化城。定为元帅取来范贼的首级。”

“元帅,末将也愿意一同前往。”

“元帅。也给末将一个立功的机会吧。”

军帐里顿时就是一片争夺出战机会的喊声,最早出声地祖大寿遭到了一致的鄙视,大家都对他企图独占功劳的行为极为不满。祖飞将脸红脖子粗地争辩说,这并不是僧多粥少他不厚道的问题,而是他祖某人还要靠这些战功保住自己的项上人头,所以祖飞将坚决要求还是由他去进攻遵化。

这话引起了更大的哗然声,大家都说祖大寿的军功已经足够他戴罪立功了,现在大家都是千辛万苦地赶来勤王,很多人连战功的影子边还没有摸到呢,说什么也不能再给祖大寿占去了。

可是祖大寿的优势就是他有九千本部军队,另外两个指挥大批部队的姚与贤和金冠都没有跟上来,而剩下地众将一般每人也就是几十、上百个亲兵,所以祖大寿地底气足、嗓门大,气得好多人几乎要与他老拳相向。

最后黄石只好出面调解,给祖大寿两个备选方案:一个是他独占夺回遵化和三屯营的功劳,但以后分首级地时候他要多让给其他的将领一些;另一个是他放弃夺城的功劳,但以后如果有首级,黄石会多分他一份。

祖大寿咬牙切齿地想了半天,期间还几次吞吞吐吐地表示他都想要,但遭到了大家的同声谴责和黄石的坚决拒绝。最后祖大寿哭丧着脸表示,他要夺回城市的头功,以后分首级就凑活给点吧。

黄石的福宁军不在乎首级的赏钱,而且黄石自己也有办法给部下弄出来一份,所以黄石就慷慨地表示。这次无论有多少斩获,黄石都只替自己的手下要三成,剩下地则交给有功之士做奖赏。这个宣布自然又顿时引起了一片欢呼声,帐里的将军们都大赞黄元帅果然是英雄了得。

不过黄石同时也明确告诉他们,他计算功劳的方法不是根据首级来的,而是根据这些将领是不是服从黄石的命令、是不是努力去执行黄石的要求来判断的。黄石一直就觉得按首级计功非常不合理,这样大家都愿意吃肉。而没有几个人愿意去啃骨头。

所以从上次在觉华开始,黄石就是事先把问题说明白。服从命令地,黄石肯定不会让他吃亏,而自己擅自去抢、或者想私下占便宜的,黄石也一定不会给他好果子吃。

现在黄石身为大都督,自然他地嗓门最大,众将无不表示一定谨遵黄石的将令,绝不自行其是。这次如果能堵住后金军的大队。斩首估计不会在两万以下,所以众将人人踊跃,他们都知道“吃粥还是吃肉”就看自己在黄元帅面前的表现了。

黄石要三成首级主要是为了给自己的嫡系部下升官用,至于他本人对首级已经无所谓,黄石现在已经是大都督府左都督,这次只要能迅速把后金军赶出关外,那肯定要实授大都督府大都督。作为实授的大都督,皇帝至少也要给黄石一个侯爵才能算和他的地位相趁。

所以斩首多少其实对黄石来说已经无所谓。他很快就要升无可升,更何况无论是黄石地嫡系还是旁系,只要斩首就要算到黄石的头上。黄石少为嫡系部队要些战功,也是为了拉拢旁系的人出死力作战,利益均占是黄石长久以来的处世哲学。

目前抵达三屯营的福宁军只有救火、磐石两营,选锋营正在开往三屯营在路上。头两个营的四十门九磅炮已经到了二十五门,剩下的十五门也会和选锋营差不多同时到达,而选锋营的炮队也会在三天内抵达。

“祖将军、两位尚将军、毛将军……”黄石一口气点了祖大寿、尚可义、尚可喜和毛承禄等人地名字,把他们编组为勤王左翼,由祖大寿统帅前去进攻遵化。而胡一宁、张国青和孔有德、耿仲明兄弟们为右翼,由胡一宁带领着去进攻喜峰口。

前来黄石这里报道的蓟镇将军黄石也把他们打散了编入左右翼中,而黄石的本部则还留在三屯营,作为勤王军的总预备队,随时准备增援两翼。

知道黄石的精锐本部就在自己的身后,其他地勤王军也都变得充满信心。因为他们都知道黄石不会不顾他们的死活。而黄石的主力不出动抢功,也是给他们一个表现的舞台。众人都明白自己升迁主要取决于黄石的喜好。而黄石则告诉大家,这次打完仗以后,各人的功劳会进行公议,他绝不会进行黑箱操作。

众将离开后黄石就又和心腹们闲聊起来,他对杨致远说笑道:“杨兄弟真是逢赌必输啊,这次又输了金求德一百两银子。”

金求德对袁崇焕的推算与随后发生的事情基本符合,杨致远也只能愿赌服输,听到黄石的取笑后杨致远一晒:“其实赵家那事按说该算我赢,不过算了,不和小弟计较了。这次金求德确实是赢了,不过我想皇上还是不会给袁崇焕定通敌卖国罪。”

“杨兄弟还认为袁崇焕没有卖国么?”

“这个我可没说,末将只是说皇上恐怕不会给袁崇焕定卖国罪,只要袁崇焕自己咬死不承认,这个罪就定不下来。”杨致远除了精通福宁军的军法,同样对大明律也非常熟悉:“如果在我们福宁军,毫无疑问这就是卖国。因为我们福宁军只看一个人做了什么而不问他到底在想什么,不过根据大明律,一个人要被扣上卖国地帽子,除了有卖国地罪行外,还必须得到他亲口承认他确实想卖国。”

“那按照大明律,杨兄弟认为袁崇焕会被判什么罪!”

“如果皇上不死保他的话,嗯……”杨致远低头沉思起来,然后慢慢地说道:“以前地种种失职都不说了,皇上最后把保卫京畿的责任交给他,而袁崇焕也保证过不让敌军越过蓟西,但敌军就从他的眼皮底下过来了,一个付托不效是跑不了地……几次上奏保证说会和毛帅精诚合作。数次隐瞒和建奴私下议和的行为,偷偷买米给建奴,朝廷不问就不提,说他专恃欺隐也不为过。”

黄石插嘴补充道:“他杀害毛帅是为了和建奴议和,这点你忘说了。”

杨致远挠头道:“如果有证据……”

“就算有吧。”

“那还要加上以谋款则斩帅;嗯,几万军队从几万军队眼前一天通过必然是故意的,因此还有纵敌长驱这条罪;建奴十三日过蓟门。走三河、通州直线到京师,袁崇焕十四日出发。号称追赶敌军,但却绕河西务避敌不战,竟然比走近路的建奴还早到京师三天,差不多已经可以算上临阵脱逃了,只说一个顿兵不战绝对不过份。哎呀,太多,太多了。”

黄石惨然笑了一下:“继续说。还有什么?”

“遣散勤王部队也是一罪;还有坚请入城,这又是和临阵脱逃差不多,而且听说袁崇焕一直到了京师城下,还不忘记打着议和用的喇嘛,如果是平时这倒也没有什么,但眼看建奴蹂躏京畿、荼毒百姓,他不但不义愤填膺地与建奴死战,反倒还带着喇嘛要求朝廷议和。这就太令人发指了,不能不让人怀疑他就是引敌入关,以此胁迫天子。”

杨致远打了个响指:“如果袁崇焕自己不承认有通敌行为的话,能定下来的罪就是‘付托不效,专恃欺隐,以市米则资盗。以谋款则斩帅,纵敌长驱,顿兵不战,援兵四集,尽行遣散,及兵薄城下,又潜携喇嘛,坚请入城。’差不多就是这样。”

“以大明律当何刑罚。”

“罪当剐,亲族十六岁以上斩首,十六岁以下为功臣奴。女眷入教坊司。”

“差不多就是这样了。”黄石轻声赞同道。历史上崇祯皇帝试图释放袁崇焕让他再去平辽,但内阁和刑部都反对。但崇祯最后还是特赦了袁崇焕地家人,亲族皆不问,兄弟妻子也只是流放而已。看来直到最后一刻,崇祯还是觉得袁崇焕情有可原啊,并没有想到到底有多少百姓死在他的手下,更不知道未来中国会有多少百姓因他而死。

但金求德他们都认为袁崇焕还是有出来地机会的,这次如果在喜峰口全歼建奴,崇祯心里一高兴说不定就把功劳又算到袁崇焕头上了。无论是杀毛文龙还是擅自买米给后金,还有不设监督机构等等行为,崇祯都表现出了对袁崇焕近乎偏执的信任。

黄石想到此处忍不住又发牢骚道:“如果他能出来,那真是太不公平了。”

杨致远奇怪地看了黄石一眼:“大人好像很痛恨袁狗官啊?”

“是的,我痛恨袁崇焕就如同我痛恨秦桧一样。”黄石又暗自在心中加上了汪精卫、施琅等人的名字:“青山有幸埋忠骨,白铁无辜铸奸佞。我们还有子孙,其中也还有会不肖之徒,所以我们需要为秦桧立跪像,所以我们需要让袁狗官被凌迟处死,这样我们就可以指着他们教育我们的子孙:小子们看仔细了,这就是卖国贼的下场!”

……

初六,

莽古尔泰清晨就起床了,他跪冲着东方升起地太阳,虔诚地祈祷着,良久后他又熟练地画了一个十字架,缓缓地站起身来,膝盖已经跪得又酸又麻。听说黄石已经回来后,莽古尔泰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整个世界都崩溃了,皇太极很快就定下策略,立刻班师出关。

这次的收获已经够大了,抢到的金银足够后金军购买数年粮食所需,而抢到的人口也有十几万之多,辽中有大批荒芜的土地等着他们去耕作。所以皇太极走的时候心情还是不错的,但坏消息跟着到来,那个黄石不但没有入京,反倒直奔他们地后路去了。

皇太极听说后连连摇头,直说黄石这是两败俱伤之道,摆明了会惹起明廷物议和猜忌,但他们也不得不为此加快了脚步。济尔哈朗等人对黄石倒是不是很怕,相反还显得有些跃跃欲试,但莽古尔泰却根本不想看见黄石的蛇旗,他甚至建议皇太极绕道走居庸关或者古北口,从那里破边墙而出回漠南。

但是皇太极却反对这个提议,本来在满桂死后。京畿地区的明军都躲得离后金军远远地,可是听说黄石出任大都督后,现在他们虽然还是不敢进攻,但却纷纷靠上前来,他们的攻击欲望明显有所提高。

如果从大明京师去古北口的话,就要在大明境内多走几百里地路,而且还要从没有受到破坏的边镇筑垒地区通过。速度可想而知会很慢。皇太极估计现在已经有二十万明军响应勤王令,开始向大明京师方向开来。后金军如果不赶快出关,估计黄石不上他都走不掉。

皇太极担心走古北口同样会被黄石追上,福宁军在明军境内移动,速度上的优势比后金军大的不是一星半点。而且皇太极还怀疑哪怕是一帆风顺地从古北口破口,他们也不是一了百了,因为他们还是要走漠南,从喜峰口前经过回辽阳。

这次后金军入关让明廷大为震惊。皇太极觉得黄石很可能会从喜峰口出关,堵住他们地退路。一旦这种情况出现,皇太极和他的同盟军就得推着手推车去翻大沙漠了,先不说能活着过去几个,就算过去了他们也还要面对虎视眈眈地察哈尔蒙古及其同盟军。

今年来林丹汗已经不愿意同后金打仗了,因为他每战必败不说,而且还觉得大明不可靠而且软弱,所以林丹汗似乎也已经有效法后金去掠夺大明的意思。不过此一时、彼一时。如果皇太极被明军逼得犹如丧家之犬,只好去爬大沙漠的话,皇太极相信林丹汗还是会嗷嗷叫着扑上来报仇的。

因此,皇太极最终还是决定强行从喜峰口夺路而逃,后金军一路上已经走得很急,但至少还要三天他们才能抵达遵化。后金军不能靠马匹强行军离开。否则两万五千大军至少要丢下六成。眼下又是冬天,野外缺少草料,马队不跟着辎重队一起走地话,到喜峰口时坐骑也就死得七七八八了。真到了那个时候,就算皇太极想靠走路回家,也要先问问明军和林丹汗答不答应。

“多尔衮应该已经赶到遵化了,而明军大概会和我们差不多同时到。”皇太极掰着指头替黄石算着时间,他认为黄石应该是靠自己地力量一路从永平打过来的,所以他地军队必然疲惫不堪:“就算黄石不顾一切地冲到了城下,范文程颇有谋略。他和多尔衮同心坚守遵化。一定能坚持到我们到来,我们且战且退。冲出关外的把握还是很大的。”

“嗯,八弟你说得也有道理。”莽古尔泰平静下来以后也同意了皇太极的看法,如果一仗不打撒丫子就跑的话,那蒙古人的人心也就散了,他们中的不少恐怕会开小差想从喜峰口逃走。这样下去的话,等大军到了居庸关或古北口地时候恐怕也就只剩下一半了,能不能破口而出很难说,前路更是渺茫,远不如和黄石抢时间的把握大:“八弟你放心吧,我已经很虔诚地祈祷过了,上帝一定会保佑我们平安的。”

皇太极苦笑了一下但没有说话,相比萨满巫师,他还是更信任多尔衮的勇气和范文程的智谋。

“多尔衮、范文程,你们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啊。”皇太极如是想着。

……

选锋营的炮队在初六傍晚赶到三屯营后,黄石就下令救火营第二天拔营出发,准备向遵化方向前进,福宁军士兵经过短暂休息后士气变得更加高涨,体力也都恢复到了巅峰状态,黄石计划让救火营用正常地速度行军,赶到祖大寿背后为后劲。

黄石估计祖大寿一定出死力攻打遵化城,这两天下来遵化城的守军也已经非常疲惫,等救火营到了后,祖大寿的左翼部队就可以休息一天,黄石希望救火营可以轻松战胜已经苦战两天的后金守军。等救火营休息时,勤王军的左翼就可以恢复战斗力,做好防御敌军进攻的准备。

而磐石营则会向喜峰口进发,他们同样会替下开始疲惫的勤王军右翼部队,现在明军兵力优势如此巨大,当然要靠轮番上阵来保持军队的士气和体力。黄石自己跟着救火营出发,毕竟来自这个方向上的威胁还是比较大,而选锋营则开始休息,并准备根据需要投入战场。

初七凌晨黄石就跟着救火营一同出发,但才走了没有多远。对面就跑来了祖大寿的传令兵,那个传令兵兴奋地向黄石报告:“元帅,勤王军左翼已经攻下遵化!”

这个消息真把黄石打蒙了,根据他地计算,祖大寿地左翼六日清晨出发,六日傍晚先锋抵达遵化城下,怎么也要到七日才能发起进攻。可是眼下告捷的使者就在眼前。那就是说祖大寿一抵达遵化城下就发起猛攻,当夜遵化就宣告失守。

——这食人魔未免也太猛了吧?

黄石虽欲不信。但事实就在眼前,不由得他不对祖飞将刮目相看。

……

救火营还在后面缓缓前进,而黄石则带着几个卫兵飞马赶到遵化。当他赶到时已经是初七傍晚,祖飞将脸上都笑开了花,这次他又把大功捞到手了,到时候公议军功地时候,祖飞将相信别人再也说不出什么废话了。

其他的明军将领也都很高兴。这次从出兵以来,明军所向披靡,后金军侧后宽达二百里的战略纵深,被明军风卷残云一般地打穿了。

见到黄石前来,数千被救出来的百姓一起向他跪拜叩谢:“黄元帅长命百岁,高侯万代!”

这些百姓多是京畿一带地平民,袁崇焕纵敌入关后,这些百姓家中老人、儿童都被残害。然后被后金军掳掠起来送向关外。今天被明军解救后,这些百姓都恍如隔世,他们想起惨死的父母长辈,不禁抱头痛哭、大放悲声。

在这场浩劫中,也有大批地父母失去幼年的子女,他们尽情地释放了压抑多日的感情后。接着就齐声痛骂袁崇焕卖国。这铺天盖地的大骂声让祖大寿等人不禁有些尴尬,但百姓们都没有和关宁军计较,看到他们来拯救自己后,百姓都选择了原谅和宽恕。等到他们听说袁崇焕已经下狱后,几千百姓齐声发出怒吼:“剐了袁狗贼,剐了袁狗贼!”

在这感谢声、悲声和怒吼声交织的背景下,黄石大步走进遵化明军中军大营,两侧明军众将一起鞠躬行礼:“元帅。”

在正中的座位上坐稳后,遵化破城的大功臣就被召了进来,范文程扑地连磕了几个响头:“罪人范文程。叩见元帅。”

遵化城内共有范文程部和多尔衮部共两千余后金军。其中范文程有五百披甲、三百无甲,其中有不少是他心腹。多尔衮则有四百白甲兵和一千多蒙古兵。而勤王军左翼共有一万多战兵,其中有两千是家丁、亲兵这种精锐。

昨天祖大寿地先锋才刚到了城外,就接到了范文程的秘使,当夜范文程就带着心腹在城内四处纵火,然后引兵杀散了东门的守卫,接应明军大军入城。入城后两军混战大半夜,其中以范文程部出力最大、斩首最多,满城的后金军被杀了个干干净净,多尔衮也被生擒活捉。而押运物资出关的李永芳也适逢其会停留在遵化城中,自然也和多尔衮一起被明军捉住。

黄石看着眼前人的一头黑发,迟疑地问道:“你就是范文程?那你的头发是怎么回事?”

“启禀元帅,罪人就是范文程。”说着范文程就一把扯下自己的头发,露出一个光秃秃地脑壳:“元帅,罪人不幸,苟且偷生于贼穴,被逼剃发,每每思此,无不痛彻心肺,所以就偷偷为自己做了这个假发,几年来夜深人静之时,就偷偷戴上对着镜子照一会儿,却感到心窝里痛的是更厉害了。”

范文程伏在地上哽咽着说道:“罪人的家人、同年,多被奴酋所害,罪人之所以一时不肯就死,就是想忍一时之辱,寻觅机会报效王师,今天罪人总算是等到了,就是死了也能瞑目了啊。”

言毕,以前的后金第一智将范文程就嚎啕大哭起来,声音中满含哀伤,闻者无不恻然,黄石两侧的明军将官脸上也都是不忍之色。

范文程嚎哭了一会儿,就又把用墨水染的马尾假发戴到了头上,抽抽噎噎地说道:“全凭元帅威武,罪人今天终于能光明正大地戴上这假发了,想想这么多年来地屈辱生活,真是悲从中来,不可断绝啊。”

黄石看着范文程的一头黑发,和他口中的恳切情辞,一时间真有种荒谬的感觉。片刻后,黄石从自己地迷惑中清醒了过来。这样不是很好么?飞将军祖大寿高歌猛进,关宁众将争功不落人后,三顺王也都在大明这边得到了富贵和前途……既然范文程这大汉奸都戴上了长发,那中国的百姓自然也就不会再有留辫子的可能。

这个预兆很不错,让黄石心里一下子舒坦起来,心里也不禁为自己以前的想法感到好笑,指望范文程这样的汉奸为皇太极尽忠。真无疑于缘木求鱼:“范文程,以后你有何打算?”

黄石并不打算收幕僚。他的参谋部已经足以胜任各方面地工作,所以他本打算送范文程一笔仪金,让他重新去参加科举正途。不料范文程却另有打算,他打算投入祖大寿帐下,做祖大寿地策士,以后也要博取军功当一个武官。

见他主意已定,黄石也就不勉强了。他好言安慰了范文程几句,告诉他尽管放心,如果他真能在国防事业上做出成绩来,大都督府也不会歧视他的。

范文程地事情了解后,卫兵就把李永芳拖进来给黄石验身,曾经不可一世的抚顺驸马现在哆嗦得如同寒风中一片树叶,脸色苍白有如死人一般。黄石让卫兵松开李永芳嘴边的绳子,感慨道:“驸马爷。辽阳一别八年,总算是后会有期。驸马爷在开原、铁岭、广宁造下诸多血债,总算是天道好还。”

李永芳自知必死无疑,横下一条心破口大骂起来:“狗贼,当年固是爷有眼无珠,但你这厮也太奸猾。狗贼行卑鄙无耻之道,窃忠信仁义之名,欺世盗名到这种地步,也算是天下罕有了。”

周围的明军将领都变色喝骂,李永芳也毫不示弱地反唇相讥,从辽阳的细作商人开始、到在孙得功之间穿针引线,把黄石骂了个狗血喷头。黄石连连摇头叹气,不发一言地听李永芳歇斯底里地骂了一会儿,才挥手让卫兵把人带下去,即刻械送京师。

李永芳之后就轮到多尔衮。卫兵才把多尔衮嘴上的绳子解开。他就嘶声大叫起来:“元帅,元帅。奴婢早有归正大明之心,蓄意反叛朝廷的是奴婢地父兄,和奴婢全然无干啊。”

如果黄石早一点听到这话,说不定他会大吃一惊,但刚见识范文程赤胆忠心的表演,现在多尔衮已经不能让他太惊奇了:“你就是多尔衮?”

“正是奴婢,元帅,元帅,奴婢真的无心反叛啊,奴婢一直在劝说父兄投降,可他们就是不听奴婢的啊。”

也不理大喊大叫的多尔衮,黄石又掉头问范文程:“确实无错?”

范文程急忙点头:“回元帅,确实没错。”

黄石也微微点头,就要挥手让士兵把人拖下去,那多尔衮一直在下面留神观察黄石的神色,见状不仅大急起来,他奋力一挣就向前扑过去,虽然身上捆着粗绳子,但多尔衮拼起命来,两个卫兵竟一时揪不住他,多尔衮硬生生地向前挣了几步才又被按倒。

多尔衮向着黄石狂呼道:“元帅,元帅啊,奴婢发誓一直心向大明,奴婢这么多年来,不要说人,就是汉人的鸡都没有杀过一只啊……苍天啊,厚土啊,元帅,奴婢真的偷偷放过很多汉人逃生,元帅,奴婢要是说一个字地谎,情愿让雷给亟死!”

黄石虽然已经抬起了手,但是听到这话后就一下子没能挥下去,多尔衮知道如果这样被解送京师,那定然是万无幸理,他大嘴一咧就哭出声来:“元帅啊,奴婢也想当个普通明人,那也比当鞑子强啊,但这由不得奴婢选啊,奴婢真的没有杀过一个明人,天有好生之德,求元帅就放奴婢一条生路吧,奴婢愿意给几位兄长写信,劝他们立刻投降元帅。”

见黄石还是沉吟不语,多尔衮身子被按在地上动弹不得,就把头一摇,把脑后的辫子甩到眼前,呸呸的大声吐了几口唾沫:“元帅,奴婢一直觉得这辫子就好似一条猪尾巴,奴婢每次拖着这条猪尾巴走路时,一想到雍容华贵的大明衣冠,就又是羡慕、又是难过,就算一定要杀奴婢,也请元帅先把奴婢的这条猪尾巴剪了,奴婢绝不愿意带着它去死。”

黄石哈哈大笑起来,悬在半空中地手也收了回来,营帐中地人不太清楚黄石为何发笑。都以为黄石只是在笑多尔衮贪生怕死,也就都凑趣地跟着笑了起来。

多尔衮见黄石态度有所缓和,眼珠子一转又大叫起来:“如果元帅不杀奴婢,那就是奴婢的再生父母!爹,爹,爹……”

多尔衮一边喊,一边在地上咚咚地拼命磕头。把头门上都磕出血来了。

黄石摇了摇头,感叹道:“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。果然有乃父遗风。”

“老奴,害了奴婢全族。”多尔衮又恨恨地骂了一句,还往地上又吐了口唾沫,紧跟着又大声喊了起来:“听说爹宰了那老奴的时候,奴婢别提有多开心了,那老奴早该死了,爹杀的好。爹杀得好啊。”

现在黄石算是明白辽帅李成梁怎么会对努尔哈赤心软了,估计努尔哈赤当年也是在李成梁面前这么痛骂自己的父亲和祖父吧,黄石淡淡地对多尔衮说道:“大明有律,叛逆十六岁以下可以赦免,十六岁以上不赦,你命不好,岁数实在是太大了。”

多尔衮又在地上挣扎了几下,拼命仰起头扯着嗓子高喊:“爹。奴婢是化外野人,什么时候出生的实在说不好,奴婢最多也就十七,实在大不了多少,奴婢真地早想归顺了,爹一定要求奴婢啊。”

黄石又冷笑了一声:“十六岁以下的赦免。不过是阉了入宫罢了,也没什么好地。”

多尔衮闻言后,脸上竟浮起一层喜色,他笑道:“爹,奴婢愿意、愿意!爹有所不知,奴婢从生下来就讨厌女人,奴婢情愿入宫伺候天子,哎呀,那真是天大地福气啊!爹,快送奴婢去吧。奴婢根本就不想做男人。”

一边的范文程突然插嘴道:“可是你早早就娶老婆了。而且好像有了两个侧福晋。”

“不错,但奴婢从来没有碰过她们。”多尔衮急忙分辩起来。他又拼命抬头冲着黄石狂喊:“爹,苍天厚土,那只是为了掩人耳目,奴婢从来就不碰女人,爹你看奴婢身边有女人,但明明没有一个怀孕,就是因为奴婢根本就只喜欢男人,不喜欢女人啊。”

黄石回忆了一下,历史上多尔衮也没有孩子,看来他很可能确实是同性恋不假,多尔衮还在下面一声声地哀嚎,黄石凝思片刻突然展颜一笑:“好吧,本帅可以送你去宫里,不过你这个名字不好用了,唔,你很聪明、也很理智,就叫睿吧,哈哈,以后再见就是睿公公了。”

“多谢爹赐名!”睿公公多尔衮连忙大声感谢起来。

黄石又挥了挥手,让人把睿公公带下去:“派人送他入宫吧。”

“谢谢爹,谢谢爹,谢谢爹……”多尔衮被拖出营帐后,他还一路大声感谢着,洪亮地声音遥遥地传了过来、不绝于耳。

处理完了遵化的事情后,黄石就让祖大寿留守,剩下的兵马则去进攻喜峰口,那里集中的后金部队比黄石想象地多,胡一宁他们的进攻并不顺利。

……


页面连接:http://www.cuu12.com/txt_0_lcale/cccneaal.html

啃书网 零点看书网 第九中文网

首页 目录 +惊喜 下一页

啃书网飞翔小说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